歷史時期遺存主要體現在唐宋時期遺存方面,為
中新網寧波12月2日電 (江楊燁)12月2日,記者從浙江省寧波市文化遺産管理研究院、寧波鎮海區文物保護管理所了解到,鎮海應家遺址考古發掘已完成。據悉,遺址主體堆積為商周和春秋戰國時期遺存,遺存之豐保存之好浙江罕見。
應家遺址位於寧波市鎮海區九龍湖鎮應家村舊址,分佈面積約12000平方米。該遺址地處“V”形小盆地環境中,三面環山,東側面向濱海平原,距離現海岸線約10公里。
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,在遺址5/6面積得以原址保護的基礎上,經浙江省文物局和國家文物局批准,寧波市文化遺産管理研究院聯合鎮海區文物保護管理所、武漢大學和山東大學等科研單位,對其實施了2000平方米麵積的考古發掘。
遺址發掘負責人、寧波市文化遺産管理研究院雷少表示,應家遺址文化堆積深厚,時間跨度較大,遺跡和遺物的種類、數量均十分豐富,價值和意義頗為重要。
據了解,應家遺址發掘區平均下挖深度約250釐米,地層有十二層,由早至晚可分為史前時期(河姆渡文化三、四期,良渚文化晚期),商代末期至西周早期,春秋晚期至戰國時期和歷史時期(漢六朝、唐宋和明清時期)等四個階段,遺址主體堆積為商周和春秋戰國時期遺存。
其中,史前時期遺存主要體現在文化序列和人地關係方面。河姆渡三、四期和良渚文化晚期等三個時期遺存面貌清晰,特徵鮮明,為充實寧紹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序列提供了新材料。
同時,商周時期遺存主要體現在文化譜係方面,對於盤活浙江地區青銅時代文化譜係具有重大意義。
此外,春秋戰國時期遺存主要體現在文化內涵方面,為深化研究越國大後方社會的政治、經濟和文化提供了豐富的新材料。
歷史時期遺存主要體現在唐宋時期遺存方面,為研究寧波濱海區域的唐宋時期社會面貌提供了新材料。
據悉,本次考古共發現古代水井、灰坑、灰溝、基槽、柱洞群、燒土堆等各類遺跡約220余處,出土陶、瓷、石、銅、木器等各類完整或可復原文物約1000余件。(完)
【 責任編輯:admin 】